-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 |
節分;惠方卷 |
大家都知道立春要“咬春”吃春捲,無論是北方習俗的油炸春捲,還是南方習俗的潤餅捲,咬上一口迎接春天的到來,那麼日本又在立春之際吃上些什麼呢?撒豆子趕鬼、吃壽司卷之外又有什麼習俗呢?
▎節分
所謂的「節分」也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的前一天,雖然農曆新年才剛過完,不過正式的迎春可是節分與立春之際;也就意味著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趕緊的將跟在後頭的妖魔鬼怪給驅散,而所謂的妖魔鬼怪大多指的是日常發生的一些災厄病難,除去這些不好的東西後,並開運招福,迎來嶄新的一年。
▎鬼は外、福は内
在節分這一天進行的追儺儀式(節分會),最早由朝廷為國家驅鬼的儀式,祈禱國政穩定、百姓安康等;隨著時代輾轉至各寺院神社舉行,隨後又便傳如民間;除了慣例各大寺院住持主持追儺的基本儀式外,其中最特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撒福豆驅鬼,這也是民間各家最容易進行的儀式。
將裝有福豆的福枡擺於胸前,並一邊唸著“鬼在外、福在內”一邊的將豆子從家門內撒出外頭,象徵著把壞東西一同撒走,留在去年;大人小孩不但都能一同參與,這種簡單不煩瑣且充滿寓意的習俗,便深入人心,成為了在日本每年節分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而在有些地方,更是有著吃下與自己相同歲數的福豆,得以保安聚幅。
▎柊鰯
除了撒豆子之外,家家戶戶更會掛上「柊鰯」,也就是柊樹的細枝與沙丁魚頭製成的飾品,來防止鬼跑到你家;其原因是因為鬼討厭沙丁魚的臭味,以及會被柊樹枝葉給刺痛(笑),類似端午掛艾草的用意;不過也或許除了鬼,沙丁魚頭的臭味連人類都受不了,近代也有些人會使用沙丁魚圖案的裝飾來取代真的沙丁魚。(笑)
不過,如果有機會在節分的時間來趟日本,或許在這天的早晨,你也會聞到一陣陣的頻繁的煎魚香,那就代表那幾戶人家在準備柊鰯啦!
▎為何是撒豆子?
節分傳統用來驅鬼的「福豆」為炒過的黃豆;有此一說豆(まめ)的發音與“魔滅”同音,意味著將妖魔消滅(魔を滅する)也就等於把鬼驅趕走(鬼を追い払う),因此則用上了大豆。
也有一說是從中國古時的驅疫避邪的儀式「大儺」,從而演變而來;早在《周禮》《漢舊儀》等中便有記載著方相氏於臘月大儺驅鬼「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吏及童子而時儺。以索室中,而毆疫鬼。」以及「以桃弧、棘矢、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穀播灑之。」的驅鬼儀式。
黃豆或許是因時代演變由五穀簡化成了黃豆,此外在京都這寺院眾多的方,黃豆便是垂手可得且重要的食物源,法師、陰陽師以黃豆作為加持媒介,便再正常不過了;至今仍有部分日本的寺院在節分的傳統儀式中,會見到裝扮戴著方相氏面具手持干戈的法師,穿梭於寺院中找鬼。
▎惠方與惠方卷
惠方為“歳徳神”的所在方向;歲德神則是掌管了財運、幸運與幸福等的神祇,又稱惠方神、年神等,也由於每年的惠方都會有所改變,因此在節分的這一天,朝著惠方的方向行事與前往惠方之方向的神社參拜能迎來下一年的好兆頭呢。
而之所以惠方在每年都會改變的原因,是由於每年的干支都會變化,也就是紫微斗數中天干地支的運算,白話點就是指農曆的變化,而惠方就是基於在干支的變化上計算出惠方的方向,故會因農曆年的改變,而造成惠方的改變。
除了上述的活動之外,在節分的這一天,朝向著惠方,將惠方卷一口氣的吃完,也代表著把所有福氣一同捲起來吃進身體。
▎惠方卷的由來
而在節分這天吃起惠方卷,與聖誕節、情人節相同,皆是商人所創造出來的一個商業習俗;最早相傳源於大阪的花街,商人與藝伎為祈求商業繁盛,在壽司裡頭包入了七種食材,象徵了七福神的七種祝福;不過這習俗僅關西地方盛行著,那時所賣的壽司也大多稱呼為「丸かぶり寿司」或「太巻き寿司」,並非惠方卷。
一直到了1985年「小僧寿し」全國的分店,趁著節分這天開始賣起了名為「縁起巻」的壽司卷,並註冊了此產品名稱,不過一直不溫不火,並未打響這壽司捲的人氣;直到廣島縣的 7-Eleven得知了此玩意,覺得有發展性,便開始在廣島的賣起了這種壽司卷,也趁著節分之際,並正式以「惠方卷」的名稱開始販售;而在那之後,惠方卷便逐漸在連鎖超商的推廣下,開始由廣島至關西地區蔓延開來,隨後90年代末,便成了接近全日本皆知的一個食物,也在各品牌超商、超市與飲食店等的商業推廣下,也成了在日本節分當天必吃的一種食物,而經調查,甚至比起撒豆子,更多人選擇在節分吃惠方卷。(笑)
▎惠方卷的配料
除了外頭的海苔與米飯外,雖然說惠方卷是包了七種佐料象徵七福神,不過實際上這個“七”能作為實數,也能作為虛數,有的料包得比較少的大概只有5種配料,而有的店家為了講求豐富,也在含義上為更多的福氣,一個壽司卷內包到十種到十五種配料的也大有人在。
以及撇除掉近幾年流行一些比較豪奢浮誇的變種惠方卷,就好比台灣這幾年的粽子也同樣的越來越浮誇;在此將大概的介紹一下傳統惠方卷的“定番配料”:
乾瓢(かんぴょう):壽司卷內的無敵定番,瓢瓜曬乾後再進行醬煮,就是那咖啡色軟軟帶點脆的玩意,嚐起來甜甜的;由於又細又長,也象徵著長壽。
香菇(椎茸煮):蕈菇類的傘帽也有著象徵保護的含義,象徵平安。
玉子燒(伊達巻):金黃色的玉子燒,明顯的就是象徵著財富。
小黃瓜(きゅうり):其實我並不知道黃瓜能聯想到什麼象徵,不過網上有此一說,日語中的小黃瓜諧音類似於「9つの利」意味著九種好處;不過魔術師我自己認為單純是為了配色好看及增加壽司口感。(笑)
魚鬆(桜でんぶ):日本的這種魚鬆是以鯛魚類白肉魚製成,染上點粉紅色素就像櫻花般,
而鯛魚正對應到了惠比壽上,不過台灣蠻多壽司卷都是以肉鬆代替。
鰻魚(ウナギ):又細又長且營養的鰻魚也同樣有著健康長壽之意。
而通常第七種較為彈性,傳統的做法會以漬物或蔬菜為主,也較為方便,像是:高野豆腐、淺漬 、醃薑、或胡蘿蔔、大葉紫蘇、菠菜、油菜等..
近代比較常見的應該為高野豆腐或蟹味棒。(笑)
總之無論上頭寫了哪種配料象徵什麼意義,其實也就大概有意會到即可,在當初最早描述惠方卷時,肯定也只是只有“七種食材”的這層含義,並未特別思考那七種獨立的福神是誰,上頭敘述的象徵,大多也是後來“商業包裝”下給食材賦予的含義;包什麼東西或包幾樣,並不用特別拘謹,近年也有許多商家推出豪奢版,加入和牛、鵝肝、魚子醬等配料的惠方卷;有參與到這份活動,為生活增添些小樂趣與祈福,我想,這才是最踏實的一層含義。
▎如何吃惠方卷
雖然上述提到,無論惠方卷內的配料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七,包什麼也不用太在意,不過對於惠方卷的吃法規則,倒是有套嚴謹的規則(笑),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正確地食用惠方卷吧!
選對方向地吃完
今年、2020年的惠方為「西南西」,切記要朝著西南西的方向食用。
虔誠安靜地吃完
一邊安靜的吃著惠方卷一邊向歲德神祈求好運,直到吃完為止。當然,在吃完以後,就能與家人好友一同繼續閒話家常享受其他餐點。
一氣呵成地吃完
吃惠方卷的時候請別將它切成一片片的,要一整根一氣呵成不中斷的吃完,中途要是停止了,那七種福氣可是會漏出來的;我知道這很難,尤其在節分當天的惠方卷又會做的特別粗,不過就讓我們一起,一口氣的把今年的七種福氣都吃進體內吧!(笑)
以上為魔術師我個人搜集來的一些文化資料,整理過後再加入些個人的觀點,原本只打算介紹惠方卷而已,不過想了又想,只介紹惠方卷似乎大家也無法了解為什麼稱作為惠方,搜尋到些中文的介紹多半也是講了一半就停了,就不知不覺寫上了一整篇,希望各位對於節分與惠方有更深的一些認知,以上。(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