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今年老樣子沒法出國,但還是想來點不一樣的,現在開始差不多要為農曆年做準備,找到了一個號稱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的中華老字號糕餅品牌「稻香村」,剛好又能送臺灣,京东平台找了兩盒相似糕餅,但發現內容物極為相似,但總克數與價格卻又有明顯落差,求證了一下店鋪客服後,才發現是兩個品牌,都叫稻香村。(不是紅樓夢裡的那個稻香村。)
於是餅也不訂了,先來調查一下兩者關係與誰才是正宗的,結果發現這還是有些玩味,最後的結局也是“可以!這很中國!”(笑),因此彙整成一篇文章分享一下,哪邊有錯誤還請指教,但最好是附上有公信力的文獻史料。
首先是起源的「稻香村」。
號稱創立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稻香村,是發源於蘇州的餅舖,除了糕點外並同時販售青鹽蜜餞、糖果炒貨。
據說乾隆某次南巡江南,微服私訪見到稻香村,覺得此店起名高雅,隨後便赴店享用糕點,並稱讚其「食中雋品,不可多得。」,隨後令蘇州府將此物進貢進京;乾隆在宮中吃到蘇州稻香村的蜜糕後,龍顏大悅,便賜下一塊葫蘆招牌,上書“稻香村”三大字,稻香村自此名揚天下。
上述故事在1993年出版的《燦爛的吳地魚稻文化》中有記載到。
※也有記載於1980年《群眾文化》副刊第七期中。(待證實)
※自稱正統衣缽傳人的稻花村 ,在官網中卻隻字未提。
接著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6月,太平天國攻陷蘇州城,稻香村受到波及並歇業,在此期間,店內師傅員工為求安逸,逃離蘇州,紛紛轉向其他城市並掛著稻香村的名號開業,也造就晚清的稻香村遍地開花,蘇州城內見著老店歇業,隨即也開著不少同名之山寨店;而稻香村卻於歇業後的40餘天後重新開業。
隨後時間輾轉到1956年,稻香村受到新中國的社會主義鐵拳改造,實行公私合營,簡單說就是將私有企業財產,全部充公,並與蘇州平江區內的其它茶食糖果店合併設立「平江糖果糕點食品廠」,隨後再受到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鐵拳,連名字都改為「紅太陽」,基本上受到雙重鐵拳的重擊下,真正的稻香村的歷史就到此結束了。
以上是稻香村較為有名的故事與起源,但背後並沒有更為久遠能夠支持的其它文獻資料。
稻香村南貨店
接著再講到「稻香村南貨店」,到了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來自金陵(現南京)的郭玉生與幾個夥伴在北京正陽門外附近的觀音寺旁所設立的,據說是北京的第一間南貨店,除了各式各樣的南方雜貨外,還批了不少來自「稻香村」的各等南方糕點販售,深受北京人民歡迎,後來乾脆聘僱多位南方糕餅師自行製作販售,廣義來說,稻香村南貨店就只算是一間有歷史的零售商轉變成一間有歷史的掛名山寨店。(苦笑)
而到了後來,因世局動盪與稻香村、稻香春、稻鄉村等山寨同業競爭漸多,「稻香村南貨店」於1926年,民國十五年,閉店。
※在這期間魯迅所著的日記中1913年至1915年期間,有著明文記載著數次赴稻香村南貨店買餅的事。
誰才時真傳?
而中國現有的兩個品牌分別為「稻香村」(以下統稱為“稻香村DXC”)與「北京稻香村」,很明顯的,一個自稱是繼承於蘇州的起源店「稻香村」,另一個則自稱繼承於北京的「稻香村南貨店」。
自詡清乾隆至今的老品牌
先來講講「稻香村DXC」,1980年12月,蘇州糕點廠(原平江區糖果糕點廠)在觀前街的「稻香村」舊址成立,並於1986年更名為「蘇州稻香村食品廠」,隨後並註冊商標權。(????)
有趣的事情來了,雖然上述提到「稻香村」充公成為「平江區糖果糕點廠」,但平江區糖果糕點廠是由平江區眾多茶食糖果店合為一體的公營廠家,稻香村只是眾多商家的其中一間,同時在公營期間,賣的也並非稻香村原有的糕點,秘方、技術與人才在這期間是否依然健在,也飽受質疑。
所以稻香村DXC怎麼就成了正統繼承?你只是把原屋主趕走,自己住在屋裡幾年,再把自己名字改成跟原屋主同名同姓,血緣、基因跟身分證就成了原屋主了嗎?
且後來在2004年與2014年的合資成立、集團化與商標註冊,現行「稻香村DXC」也早不是主打幾世紀前的蘇式糕點,甚至90年代初為了與北京稻香村競爭,賣著更多、更好的卻是更貼近於北方口味的京式糕餅,雖然近年又有開始為了做出與北京稻香村的區隔,努力做回些蘇式糕點。
我山寨你的山寨
至於「北京稻香村」的話,號稱繼承於「稻香村南貨店」證據不但沒有,連故事都找不到,號稱「稻香村南貨店」第五代傳人的刘振英,在《记稻香村老经理刘振英》介绍中曾提到:“1936年,年仅14岁的刘振英便在张森隆创办的稻香春店内学徒……经三年的勤学苦练,刘振英学到了制作南味食品的‘真经’,便被柜上破例提前出徒,成为‘稻香春’的伙计,这一干就是8年。1946年,刘振英请来几位知心的稻香春师兄弟,在北京另立门户。”
這位第五代傳人,是在稻香村的眾多山寨店的另一間山寨店「稻香春」學藝的啊!怎麼成了「稻香村南貨店」的繼承者了。
況且,在當時「稻香村南貨店」閉店的1926年,才未滿五歲,連人物設定也同樣是破綻百出就不想多說什麼了。
「北京稻香村」的緣起,僅僅是由由北京工商局核發「稻香村南味食品」的營業證,並1984年開幕,開幕還有著當時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的題字匾額,這關係就很明顯了吧,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即使商標一直到了2015年才正式以「北京稻香村」核發,但在這之前皆是以「三禾」的商標在進行販售,所以「北京稻香村」又稱「三禾稻香村」,憑藉不錯的關係,北京稻香村開幕至今都是相當一帆風順,九零年代末反而還超越各地名為稻香村的其他品牌,包含稻香村DXC與隨後將要提到的保定稻香村,不但成了北京老字號,2008年也是北京奧運的官方合作品牌之一。
據說當時稻香村剛打進北京,還刻意的佯裝混肴自己是北京稻香村,更也是主打著京式糕餅,京八件等,蹭北京稻香村的知名度。
法定的正統
時間來到近20年,開始有商標產權意識後,其實真正第一個註冊「稻香村」這商標的反而是來自另一個山寨廠,河北保定的「保定稻香村」在1983年給超前部署註冊走了。
但保定稻香村生意不如北京稻香村好,規模也不如,起初保定稻香村向北京稻香村求談合作未果,直到後來200年後商標意識抬頭,北京稻香村意識到自己規模雖大,但未有稻香村商標,只好同意合作協議,由我保定稻香村協助生產與販售北京稻香村的部分糕點,而我保定稻香村授權你北京稻香村使用商標,就這麼地在2002年雙方達成共識。
但隨後兩年的2004年,「保定稻香村」入股「蘇州稻香村食品廠」,再另一間公司「北京新亞趣香食品」介入攪和後,三間共同合資成立「蘇州稻香村」,這樣「蘇州稻香村」也就擁有了「稻香村」的商標使用權,後續的2014年的擴大整頓集團化便正式成了如今的「稻香村DXC」。
但是!先前「北京稻香村」與「保定稻香村」的合作協議仍然存在,就成了...
「稻香村DXC」是「稻香村」商標的所有人;「保定稻香村」是「稻香村」商標的註冊方,而「北京稻香村」也能使用「稻香村」商標。
現在來看,「稻香村DXC」無庸置疑的是「稻香村」的商標持有者,對此「蘇州稻香村」與「北京稻香村」也多次告上法院,最終是由稻香村DXC勝利,於2018年10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北京稻香村停止在糕點類商品上使用「稻香村」標識,並賠償蘇州稻香村115萬元。蘇州稻香村由此獲得勝訴。
只是結果繞了一大圈,老實說現代沒一個是實質稱得上是老字號的那間「稻香村」,稻香村南貨店不是那個稻香村,稻香村也不是稻香村,稻香村都甚至連稻香村都不是,更別提是稻香村,以及保定稻香村與眾多冠名稻香村、福香村、稻香春、福香春、稻鄉村、福鄉村、桂香村等,只是看誰搶先改名,搶先註冊,移花接木編故事罷了,甚至連首位商標註冊者都是個山寨公司。
最後說了那麼多,但最終也沒決定該選哪間的糕餅,甚至說到底該不該買...。(苦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