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家用製冰機|惠康HZB-16G

小型家用製冰機
小型家用製冰機
觀望一陣子的家用製冰機,一方面考慮到露營可以用,另一方面是夏天只靠冰箱製冰實在也不夠一家四口用。

不過五花八門的品牌SANSUI山水、SAMPO聲寶、TECO東元到一些沒聽過的KOHZII康馳、Kamera佳美能、G-PLUS拓勤等...
小型家用製冰機
小型家用製冰機

原先要在掏寶入手,算一算符合110v台灣使用的美規電壓版本一台約1800元台幣左右,再加上運費後約2000台幣整,而在台灣這邊直接買貼牌的版本最低價是1990元,常態價也有2380元即能入手的價格,雖然是貼牌,原型基本都是中國品牌惠康HZB-16G的延伸型,不過加380元享有一年保固,實在沒理由冒這風險自己從掏寶買。

由於這類家用製冰機都大差不差,我就不提個人是買哪個品牌,直接進入介紹了,文末會有測試完後的購買建議。

小型家用製冰機
小型家用製冰機
會入手這款單純是因為剛好外觀較為符合我所想要的,沙色搭配露營的較為戶外配色,較為稜角的造型較為滿意,這類「惠康HZB-16G」也有較為圓弧的外殼設計,就看個人喜好了,不過倒是這顏色反而是代理版才有看到,在中國那的境內版本只有見過黑色、白色,太過於刻板家電產品配色。

實際尺寸測量是22cm×29cm×29.5cm,與官方宣稱無異,重量為6公斤整,還算小巧。

排風格柵的造型也是較為方正,有的是圓形的渦輪造型。
並且上方帶有提手,方便靈活移動,不過實際提著這6公斤整的製冰機,那個提手感覺有些不太穩,怕會斷的話還是用抱著會比較安全。

上方就是間單的按鈕,只有啟動與調整冰塊大小,有的版本則是將按鈕做在機身前方,好比SANSUI山水的。

背面。

能從背面格柵直接看到零散的配線管路,雖然知道就是個便宜貨,不過還是覺得有些赤裸。

也能從側邊的格柵中看到壓縮機型號為华军出口型的HuaJun HV48Y11A壓縮機,剩餘零件則為惠康出品。

插頭是有接地線的三腳版本,線長為6呎,也就是約180公分,不過沒辦法內縮或是盤繞在機身某處,如果是要戶外攜帶還是稍微有些不便。

產品說明書。

插上電源後便會直接啟動,首次使用建議先依照說明書提示進行清洗。

清洗還是蠻重要的,洗了三次左右,內部管路才終於乾淨,上圖為第一次洗完的狀態,會清出蠻大量粉塵顆粒,雖然說明書是寫僅能用清水進行清洗,不過我是先盡可能手洗內部,再以中性食器清潔劑兌水洗第一次、再用檸檬酸兌水洗第二次、再用自來水洗第三次、用自來水製冰數輪後、最後再用飲用水洗第四次、用飲用水製冰幾輪後,才完成清潔。

※這是我的作法,並非說明書的作法,並非建議與參考,僅是提供過程。

能看到機器上方的幾根冷凝棒,就是製冰用的,為9根,也就是一輪會出九枚冰塊。

清洗完成,啟動電源、注入飲用水後製冰機便會自行啟動,可以選擇大冰塊與小冰塊。

其實原理就是一盆水泡著冷凝棒,讓冷凝棒周圍的水結冰到一定程度,洩掉多餘的水剩下凝結的就是冰塊,掉落時頭一兩次看還是蠻解壓的,有點像轟炸機投彈。

最後再由冰鏟自動鏟到冰籃內。

不過剛開機製冰的頭幾輪,冰塊都會較為單薄,主因就是水溫還不夠低的緣故,要是一開始就是加入冰水製冰,則沒有這問題,上圖是在室溫下加入常溫水的結果。

大冰塊與小冰塊的差異,長度都是一樣的,主要差在直徑。
而經由數次秤重後的結果:小冰塊平均重量為7克、大冰塊的平均重量為8克。
其實就僅相差一克。

在穩定水溫下,設定大冰塊的滿冰狀態,約一小時半。
冰鏟與冰籃之間有個紅外線偵測,要是被冰塊阻擋則會停止製冰顯示冰塊已滿。

共約550克的冰。

水箱還剩下約一半,所以實際上不可能在都不用冰塊的情況下把水用完。

前面提到的滿冰狀態,其實是有手動將冰籃裡的冰塊鋪平均點,如果放單純放著製冰機不管,不去翻動的話,其實很容易就因為冰塊的堆疊,卡到紅外線感應,以至停止製冰,大概在穩定狀態,製冰五輪就會出現滿冰,所以有些業配宣稱的製冰一整晚,是不太可能的,大概40分鐘就卡了。

而如果沒加水一直做冰塊的情況下,也不能將水全部利用完,水箱總容量為1300毫升,最終會如上圖紅線處水位,剩下300毫升無法利用,水壓不足緣故,抽水馬達抽不上去,經實測,最低水量需加到450毫升才能滿足最低抽水水量。

至於製冰結束後要將剩餘的水洩掉,則是要拉開機身底部的洩水口,就是個塞子而已,此相片是為了讓讀者看清楚樣貌,平時僅需放置水槽邊或放在桌邊底下放個桶子洩水即可。

看中國那邊不少買家評論說這種製冰機別隔夜水放在製冰機裡循環,製冰完就要換新鮮的水。以及還有提到有機率跑小蟲或是灰塵進去。其實這些都是因為上蓋跟機身本體並非密封的緣故,約有1.5毫米的間隙,如果是露營使用還是建議在上面蓋個布遮一下,免得蟲子從縫隙跑進去。

目前我預計用矽膠條封邊,待矽膠條到貨後改裝完成再與大家分享成果是否可行,密封後理論上也或多或少能提升點保溫性。


經過多輪實測,在室溫30度環境,倒入常溫水進行運行
大顆冰塊平均製冰時間為9分12秒左右。

小顆冰塊的平均製冰時間為7分42秒左右。

兩者相差剛好一分半,做出的冰塊每塊約多1克,九枚冰塊也就是9克,都用克數來算的話,多一分半差不多等於多一顆冰的量,從時間上來看或許做小冰反而是更有效率的選擇,當然這並沒有算上小冰更容易融化等數據,僅以克重對上製冰時間。

而後續再經實測多輪,在冷氣房內水溫穩定的狀態下大冰的製冰時間為8分12秒左右,小冰則為6分42秒左右。

噪音方面,其實一點也不安靜,測量時站在製冰機前,分貝儀放在耳朵旁,模擬實際從耳朵收到音量,約等於電腦主機高速運轉時或冷氣開強風時的聲音,而製冰完成冰塊打在製冰盒的瞬間則會高達92分貝。

而本次開箱其實共買了兩台來做測試,一台是剛剛上面開箱用的那台品牌A,另一台是品牌B,品牌B的實際入手價格便宜品牌A約800元台幣,還是不鏽鋼機殼,又有雙把手卻還比品牌A來得便宜。

除了升級了雙把手外,兩者模具是一模一樣。

不過由於品牌B是不鏽鋼外殼,重量比起品牌A的6公斤整多了約300克。

SANSUI山水同樣規格,有籃子外把手要3990元,價差1500以上。

右側為品牌B,多了外把手較為便利,掏寶上其實也可以單買到帶把手的籃子,已下單以便後續升級。

不過如要升級籃子,還得記得上蓋也得換成帶有給把手讓位上蓋。

品牌A與品牌B的散熱口造型略有不同,個人是比較喜歡品牌A的方正造型。

兩者數據幾乎一樣,只差在額定功率。
壓縮機也理所當然的兩者皆為华军出口型的HuaJun HV48Y11A型號壓縮機。

兩者底部除了外殼鎖點略有不同外其餘皆一模一樣。

那麼兩者的實際製冰效率是一樣的嗎?
其實經過多輪測試下來,確實略有些許差別,品牌B較品牌A來說,每一輪製冰約慢10秒左右,品牌A大約在第六輪製冰就能達到穩定的冰塊厚度,品牌B須等到約第九輪才能達到穩定厚度,不過在穩定過後兩者的效率則是幾乎一樣。

我自己的猜想有兩點,一點是由於品牌B有著外露把手,上蓋為了讓位多開的凹槽,以至於保溫效果有著些許落差導致,第二點是兩者額定功率差異,品牌B的額定功率少品牌A約5W,但其實兩者就是雙胞胎,理論上額定攻略應當是相同的,只是或許品牌B寫95瓦乍聽之下會省電一點。

不過在穩定後效能基本沒有差異,品牌B又是更為易清潔堅固的不鏽鋼外殼,還有升級外把手,實實在在的最為划算,要不是為了沙色外殼,我肯定也是會選品牌B,如果不在意外觀,僅在意主要性能,那基本上這類型產品,在保固相同下選擇最為便宜的即可,剩下的溢價基本上都是在於外觀上居多。

最後的小秘笈,如果真的要做滿冰也是有可能的。

可以先做個五到六輪左右的冰,然後直接倒入水箱,加滿水,這樣冰塊存留的時間就會比融化來得久,每一批新的冰做完會慢慢累積直到確確實實的滿冰,不過快碰到紅外線偵測時,還是稍微移動一下冰塊比較好,能再多做個兩三輪。

 評分、推薦度(三分為基準)

  ★★★★☆☆☆

 本次產品皆為自費測試,無任何商業推廣,任何廠商與任何人要節錄此文章內容請先經過我許可,文中內容如有錯誤還請告知,謝謝。

總之,要是想要在夏日讓冰塊的數量更為充裕,以售價2500元上下來說,這類型家用製冰機還是可以入手的,體積不大,效率合格,雖然密度與融化速度較於一般冰塊盒來得易融化,但也還在接受範圍,也可以將做好的冰塊裝入密封袋拿去冷凍庫冰凍,會變得更為堅實
唯一比較不能接受的就是做沒幾輪就很容易顯示滿冰,根本無法完全放著不管讓他製冰,其次就是噪音比預期高上非常多,如果能接受這兩點那就放心入手。

最後,只要是這種子彈型冰塊的家用製冰機,撇除外觀上的執著外,其實選擇最便宜且有完整保固的那一款即可,基本上每個廠牌都是貼牌引進而已,對外觀有追求者,那就擇你所愛吧,像我一樣多貼700元為了外殼,以上。

家用製冰機


品名:家用製冰機
製造商/國:惠康/中国
發售日:--
販售地點:部分電器行、部分戶外用品店、網路通路
入手價格:2980元
入手地點:PChome 24h購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