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 Signature極選「明太子鮭魚堡」

麥當勞 Signature極選「明太子鮭魚堡」 由麥當勞在12月11號本日所推出的期間限定,為Signature極選系列,共三款商品,分別為「明太子鮭魚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與「 明太子雙鮭魚堡」;在多前年的這時候2016年底,12月7號至2017年1月10號也曾推出過類似的 「明太子海陸雙星堡」,這次照新聞稿可以算是那款多年後的升級版本。 漢堡王在今年7月也曾推出過「北海道鮭魚堡」,不過那款我吃了覺得很腥,索性食記也不發了,實在沒動力寫,僅在臉書粉專提醒一下避雷而已,不知道這回麥當勞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明太子鮭魚堡 盒子這次又採用了另一種藍色,極選系列每次都會用這種很神奇的藍色,每次看起來都一樣,實際上色調都有些微差距,蠻有趣的。 明太子鮭魚堡 打開後就是漢堡癱在那邊,賣相不是特別好就是了。 三款都一樣。 明太子鮭魚堡 拿在手上,炸裂的生菜與醬料,依然美觀度普通,份量拿著也還好,沒到特別沉。 明太子鮭魚堡 麵包依然是用了這系列常用的鄉村麵包胚,口感鬆軟有彈性,不帶油感。 明太子鮭魚堡 麵包與鮭魚排之間是一層明太子美乃滋。 明太子鮭魚堡 鮭魚排底下則是生菜。 明太子鮭魚堡 生菜底下則是明太子美乃滋與洋蔥。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的版本,鮭魚排與牛餅之間並沒有刷醬。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也沒有因為兩層鮭魚中間有一層醬。 明太子雙鮭魚堡 雙鮭魚堡的賣相整體還是比較好的,相比前面兩種。 明太子鮭魚堡 明太子鮭魚堡的重量約為180克。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的重量約為252克。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約為241克。 以下為三款鮭魚堡的斷面照。 明太子鮭魚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的斷面,有種幾年前很火的豬排三明治的既視感。(笑)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從紙包裝取出後,其實賣相看著就還可以,那麼味道如何呢?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一口咬下,先是醬汁的滑順感,接著是肉餅的風味鋪滿口腔,最後才是鮭魚隱隱約約的風味,主軸七成都是牛肉餅的風味,太過於搶戲。 而單純 明太子鮭魚堡 的版本,那個明太子醬本身或許要提供解膩作用,酸味的比重有點拉太高,其實也很難嚐到明太子的鮮味,倒是鮭魚排不會像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一樣風味被吃掉,就是醬少一點或許就剛好了。 ...

後悔沒有早點買「小型家用製冰機」|惠康HZB-16G

小型家用製冰機
小型家用製冰機
觀望一陣子的家用製冰機,一方面考慮到露營可以用,另一方面是夏天只靠冰箱製冰實在也不夠一家四口用。

不過五花八門的品牌SANSUI山水、SAMPO聲寶、TECO東元到一些沒聽過的KOHZII康馳、Kamera佳美能、G-PLUS拓勤等...
小型家用製冰機
小型家用製冰機

原先要在掏寶入手,算一算符合110v台灣使用的美規電壓版本一台約1800元台幣左右,再加上運費後約2000台幣整,而在台灣這邊直接買貼牌的版本最低價是1990元,常態價也有2380元即能入手的價格,雖然是貼牌,原型基本都是中國品牌惠康HZB-16G的延伸型,不過加380元享有一年保固,實在沒理由冒這風險自己從掏寶買。

由於這類家用製冰機都大差不差,我就不提個人是買哪個品牌,直接進入介紹了,文末會有測試完後的購買建議。

小型家用製冰機
小型家用製冰機
會入手這款單純是因為剛好外觀較為符合我所想要的,沙色搭配露營的較為戶外配色,較為稜角的造型較為滿意,這類「惠康HZB-16G」也有較為圓弧的外殼設計,就看個人喜好了,不過倒是這顏色反而是代理版才有看到,在中國那的境內版本只有見過黑色、白色,太過於刻板家電產品配色。

實際尺寸測量是22cm×29cm×29.5cm,與官方宣稱無異,重量為6公斤整,還算小巧。

排風格柵的造型也是較為方正,有的是圓形的渦輪造型。
並且上方帶有提手,方便靈活移動,不過實際提著這6公斤整的製冰機,那個提手感覺有些不太穩,怕會斷的話還是用抱著會比較安全。

上方就是間單的按鈕,只有啟動與調整冰塊大小,有的版本則是將按鈕做在機身前方,好比SANSUI山水的。

背面。

能從背面格柵直接看到零散的配線管路,雖然知道就是個便宜貨,不過還是覺得有些赤裸。

也能從側邊的格柵中看到壓縮機型號為华军出口型的HuaJun HV48Y11A壓縮機,剩餘零件則為惠康出品。

插頭是有接地線的三腳版本,線長為6呎,也就是約180公分,不過沒辦法內縮或是盤繞在機身某處,如果是要戶外攜帶還是稍微有些不便。

產品說明書。

插上電源後便會直接啟動,首次使用建議先依照說明書提示進行清洗。

清洗還是蠻重要的,洗了三次左右,內部管路才終於乾淨,上圖為第一次洗完的狀態,會清出蠻大量粉塵顆粒,雖然說明書是寫僅能用清水進行清洗,不過我是先盡可能手洗內部,再以中性食器清潔劑兌水洗第一次、再用檸檬酸兌水洗第二次、再用自來水洗第三次、用自來水製冰數輪後、最後再用飲用水洗第四次、用飲用水製冰幾輪後,才完成清潔。

※這是我的作法,並非說明書的作法,並非建議與參考,僅是提供過程。

能看到機器上方的幾根冷凝棒,就是製冰用的,為9根,也就是一輪會出九枚冰塊。

清洗完成,啟動電源、注入飲用水後製冰機便會自行啟動,可以選擇大冰塊與小冰塊。

其實原理就是一盆水泡著冷凝棒,讓冷凝棒周圍的水結冰到一定程度,洩掉多餘的水剩下凝結的就是冰塊,掉落時頭一兩次看還是蠻解壓的,有點像轟炸機投彈。

最後再由冰鏟自動鏟到冰籃內。

不過剛開機製冰的頭幾輪,冰塊都會較為單薄,主因就是水溫還不夠低的緣故,要是一開始就是加入冰水製冰,則沒有這問題,上圖是在室溫下加入常溫水的結果。

大冰塊與小冰塊的差異,長度都是一樣的,主要差在直徑。
而經由數次秤重後的結果:小冰塊平均重量為7克、大冰塊的平均重量為8克。
其實就僅相差一克。

在穩定水溫下,設定大冰塊的滿冰狀態,約一小時半。
冰鏟與冰籃之間有個紅外線偵測,要是被冰塊阻擋則會停止製冰顯示冰塊已滿。

共約550克的冰。

水箱還剩下約一半,所以實際上不可能在都不用冰塊的情況下把水用完。

前面提到的滿冰狀態,其實是有手動將冰籃裡的冰塊鋪平均點,如果放單純放著製冰機不管,不去翻動的話,其實很容易就因為冰塊的堆疊,卡到紅外線感應,以至停止製冰,大概在穩定狀態,製冰五輪就會出現滿冰,所以有些業配宣稱的製冰一整晚,是不太可能的,大概40分鐘就卡了。

而如果沒加水一直做冰塊的情況下,也不能將水全部利用完,水箱總容量為1300毫升,最終會如上圖紅線處水位,剩下300毫升無法利用,水壓不足緣故,抽水馬達抽不上去,經實測,最低水量需加到450毫升才能滿足最低抽水水量。

至於製冰結束後要將剩餘的水洩掉,則是要拉開機身底部的洩水口,就是個塞子而已,此相片是為了讓讀者看清楚樣貌,平時僅需放置水槽邊或放在桌邊底下放個桶子洩水即可。

看中國那邊不少買家評論說這種製冰機別隔夜水放在製冰機裡循環,製冰完就要換新鮮的水。以及還有提到有機率跑小蟲或是灰塵進去。其實這些都是因為上蓋跟機身本體並非密封的緣故,約有1.5毫米的間隙,如果是露營使用還是建議在上面蓋個布遮一下,免得蟲子從縫隙跑進去。

目前我預計用矽膠條封邊,待矽膠條到貨後改裝完成再與大家分享成果是否可行,密封後理論上也或多或少能提升點保溫性。

科學實測

經過多輪實測,在室溫30度環境,倒入常溫水進行運行
大顆冰塊平均製冰時間為9分12秒左右。

小顆冰塊的平均製冰時間為7分42秒左右。

兩者相差剛好一分半,做出的冰塊每塊約多1克,九枚冰塊也就是9克,都用克數來算的話,多一分半差不多等於多一顆冰的量,從時間上來看或許做小冰反而是更有效率的選擇,當然這並沒有算上小冰更容易融化等數據,僅以克重對上製冰時間。

而後續再經實測多輪,在冷氣房內水溫穩定的狀態下大冰的製冰時間為8分12秒左右,小冰則為6分42秒左右。

噪音方面,其實一點也不安靜,測量時站在製冰機前,分貝儀放在耳朵旁,模擬實際從耳朵收到音量,約等於電腦主機高速運轉時或冷氣開強風時的聲音,而製冰完成冰塊打在製冰盒的瞬間則會高達92分貝。


性價比?

而本次開箱其實共買了兩台來做測試,一台是剛剛上面開箱用的那台品牌A,另一台是品牌B,品牌B的實際入手價格便宜品牌A約800元台幣,還是不鏽鋼機殼,又有雙把手卻還比品牌A來得便宜。

除了升級了雙把手外,兩者模具是一模一樣。

不過由於品牌B是不鏽鋼外殼,重量比起品牌A的6公斤整多了約300克。

SANSUI山水同樣規格,有籃子外把手要3990元,價差1500以上。

右側為品牌B,多了外把手較為便利,掏寶上其實也可以單買到帶把手的籃子,已下單以便後續升級。

不過如要升級籃子,還得記得上蓋也得換成帶有給把手讓位上蓋。

品牌A與品牌B的散熱口造型略有不同,個人是比較喜歡品牌A的方正造型。

兩者數據幾乎一樣,只差在額定功率。
壓縮機也理所當然的兩者皆為华军出口型的HuaJun HV48Y11A型號壓縮機。

兩者底部除了外殼鎖點略有不同外其餘皆一模一樣。

那麼兩者的實際製冰效率是一樣的嗎?
其實經過多輪測試下來,確實略有些許差別,品牌B較品牌A來說,每一輪製冰約慢10秒左右,品牌A大約在第六輪製冰就能達到穩定的冰塊厚度,品牌B須等到約第九輪才能達到穩定厚度,不過在穩定過後兩者的效率則是幾乎一樣。

我自己的猜想有兩點,一點是由於品牌B有著外露把手,上蓋為了讓位多開的凹槽,以至於保溫效果有著些許落差導致,第二點是兩者額定功率差異,品牌B的額定功率少品牌A約5W,但其實兩者就是雙胞胎,理論上額定攻略應當是相同的,只是或許品牌B寫95瓦乍聽之下會省電一點。

不過在穩定後效能基本沒有差異,品牌B又是更為易清潔堅固的不鏽鋼外殼,還有升級外把手,實實在在的最為划算,要不是為了沙色外殼,我肯定也是會選品牌B,如果不在意外觀,僅在意主要性能,那基本上這類型產品,在保固相同下選擇最為便宜的即可,剩下的溢價基本上都是在於外觀上居多。

最後的小秘笈,如果真的要做滿冰也是有可能的。

可以先做個五到六輪左右的冰,然後直接倒入水箱,加滿水,這樣冰塊存留的時間就會比融化來得久,每一批新的冰做完會慢慢累積直到確確實實的滿冰,不過快碰到紅外線偵測時,還是稍微移動一下冰塊比較好,能再多做個兩三輪。


戶外實操

實際上後續帶到戶外使用,34到38的中午高溫下,依照兩到三人的使用量也算足夠,在有提供電源的露營區,一到營區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把製冰機插插頭倒水製冰,這樣搭帳篷搭到一半有點熱的時候也剛好有些許冰塊可以消暑一下,其實讓整體心情會好上不少。
多輪過後,在正常活動與聊天下,除了需要定期耳朵觀察壓縮機沒有製冰的聲音時,要去翻動一下讓紅外線偵測滿冰不要擋到外,其餘沒太大問題,冰塊也來得及用,不會出現缺冰的問提,現在帶上製冰機露營三次,反倒有先後悔沒有早些時間買。

 評分、推薦度(三分為基準)

  ★★★★☆☆☆

 本次產品皆為自費測試,無任何商業推廣,任何廠商與任何人要節錄此文章內容請先經過我許可,文中內容如有錯誤還請告知,謝謝。

總之,要是想要在夏日讓冰塊的數量更為充裕,以售價2500元上下來說,這類型家用製冰機還是可以入手的,體積不大,效率合格,雖然密度與融化速度較於一般冰塊盒來得易融化,但也還在接受範圍,也可以將做好的冰塊裝入密封袋拿去冷凍庫冰凍,會變得更為堅實
唯一比較不能接受的就是做沒幾輪就很容易顯示滿冰,根本無法完全放著不管讓他製冰,其次就是噪音比預期高上非常多,如果能接受這兩點那就放心入手。

最後,只要是這種子彈型冰塊的家用製冰機,撇除外觀上的執著外,其實選擇最便宜且有完整保固的那一款即可,基本上每個廠牌都是貼牌引進而已,對外觀有追求者,那就擇你所愛吧,像我一樣多貼700元為了外殼,以上。

家用製冰機


品名:家用製冰機
製造商/國:惠康/中国
發售日:--
販售地點:部分電器行、部分戶外用品店、網路通路
入手價格:2980元
入手地點:PChome 24h購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