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 Signature極選「明太子鮭魚堡」

麥當勞 Signature極選「明太子鮭魚堡」 由麥當勞在12月11號本日所推出的期間限定,為Signature極選系列,共三款商品,分別為「明太子鮭魚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與「 明太子雙鮭魚堡」;在多前年的這時候2016年底,12月7號至2017年1月10號也曾推出過類似的 「明太子海陸雙星堡」,這次照新聞稿可以算是那款多年後的升級版本。 漢堡王在今年7月也曾推出過「北海道鮭魚堡」,不過那款我吃了覺得很腥,索性食記也不發了,實在沒動力寫,僅在臉書粉專提醒一下避雷而已,不知道這回麥當勞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明太子鮭魚堡 盒子這次又採用了另一種藍色,極選系列每次都會用這種很神奇的藍色,每次看起來都一樣,實際上色調都有些微差距,蠻有趣的。 明太子鮭魚堡 打開後就是漢堡癱在那邊,賣相不是特別好就是了。 三款都一樣。 明太子鮭魚堡 拿在手上,炸裂的生菜與醬料,依然美觀度普通,份量拿著也還好,沒到特別沉。 明太子鮭魚堡 麵包依然是用了這系列常用的鄉村麵包胚,口感鬆軟有彈性,不帶油感。 明太子鮭魚堡 麵包與鮭魚排之間是一層明太子美乃滋。 明太子鮭魚堡 鮭魚排底下則是生菜。 明太子鮭魚堡 生菜底下則是明太子美乃滋與洋蔥。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的版本,鮭魚排與牛餅之間並沒有刷醬。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也沒有因為兩層鮭魚中間有一層醬。 明太子雙鮭魚堡 雙鮭魚堡的賣相整體還是比較好的,相比前面兩種。 明太子鮭魚堡 明太子鮭魚堡的重量約為180克。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的重量約為252克。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約為241克。 以下為三款鮭魚堡的斷面照。 明太子鮭魚堡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 明太子雙鮭魚堡的斷面,有種幾年前很火的豬排三明治的既視感。(笑)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從紙包裝取出後,其實賣相看著就還可以,那麼味道如何呢?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一口咬下,先是醬汁的滑順感,接著是肉餅的風味鋪滿口腔,最後才是鮭魚隱隱約約的風味,主軸七成都是牛肉餅的風味,太過於搶戲。 而單純 明太子鮭魚堡 的版本,那個明太子醬本身或許要提供解膩作用,酸味的比重有點拉太高,其實也很難嚐到明太子的鮮味,倒是鮭魚排不會像 明太子鮭魚安格斯牛肉堡 一樣風味被吃掉,就是醬少一點或許就剛好了。 ...

意境未到未必懂這味「烹星」|台北市中山區

烹星
位於林森北路與中山北路的小巷之中,又或是說另一間拉麵店勝王的轉角處,這間名為「烹星」的這間拉麵店,從店外招牌風格所見,也的確與勝王是同一個老闆持有;不過比起逐漸商業公式化的勝王來說,烹星所賣的麵能解讀成是老闆自己喜好的那味,所以要說大眾面的取向,會相比勝王更來得低一些,但是能有所共鳴的朋友們,或許會更愛這一味。
烹星這店名的由來,是將日語中煮干し(ニボシ)的音,轉成同樣是ニボシ的烹星(ニボシ),去做命名,不過雖然看似是賣煮干拉麵的,實際上更廣泛來說是指乾物(かんぶつ),並非是侷限於煮干。 所謂的乾物是泛指所有進行乾燥處理後的食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乾貨,而煮干是僅是魚介系乾物下的一個小類別而已。

或許一開始是要賣煮干拉麵,歪打正著,到最後修正後成了乾物拉麵,不過就算是乾物(かんぶつ),也能用観仏(かんぶつ)來玩這同音梗,意味著吃完看見了佛祖,是不是代表這碗麵也蠻強的,老闆可以考慮一下。

..... 扯遠了。

入店後與勝王相同,先買完餐點後,如果裡頭客滿,那買完後請再至店外排隊,別擋在入口處,如果有位子,那便請速速入席吧。

菜單上的菜色就是簡單的一種口味而已,變化在於能做成湯麵或是沾麵,以及配料的加購,用不著去想今天是要吃醬油還是鹽味,是要清湯還是濃湯,統一都是醬油清湯

座位為14席,相比勝王來說多了更多,走道也更為寬敞更加舒適。

桌面的基本調味料分別是辣椒醋、七味粉與有時候會出現的辣椒醬。

乾物雲吞麵|乾物ワンタン麺
從擺盤來看,基本上在拉麵上配料與勝王幾乎相同,梅花叉燒與五花叉燒各一片,水菜與蘿蔔絲等,偶爾還會有多附贈熬完湯的乾物,一些蕈菇之類的,但不一定每次都有。

而這碗就是基本款的拉麵加上了兩顆鮮蝦餛飩。

湯底運用了大量的自製野菜亁、動物系乾物、節類與魚介系干物,好比各式蕈菇類、洋蔥、肉乾、鰹節與干貝、魷魚乾等...

呈現出來的滋味與平時台灣所常見的湯頭截然不同,看似清澄,不過滋味厚度是相當飽滿的,卻對舌頭毫無負擔,十分舒服。

麵條是高加水率的平幅粗麵,要解釋成是寬陽春麵也沒有問題,不過口感上卻是截然不同;口感表現偏軟,不過延展性與彈性高,柔中帶剛或許就是最好的解釋。

而雖然麵條已經偏軟,不過魔術師建議可以將吃麵的時程放慢一些,讓麵條與湯頭能融合的更緊密,滋味也會來得更棒。

叉燒與勝王是同規格的,一片五花叉燒與一片梅花叉燒,調味偏甜口,口感鬆軟,表現出色。

蝦肉餛飩,受蠻多人喜愛,不早點去基本上就點不到了,蝦肉餡滿鮮彈,餛飩皮薄厚適中,不過這種比較偏台式的大肉餛鈍風格,不是我所愛的與整碗麵的搭配性也較為一般,就只點過一次而已。

如果,整趟吃下來仍沒吃飽的話,那就加麵吧!

加的麵是使用隔壁勝王的常備麵條杜蘭小麥細麵,口感較為筋道彈牙,不過與這碗麵的湯,相性不是那麼搭就是了。

乾濕分離也有

沾麵|つけ麺
喜歡沾麵的朋友們,烹星這碗也可以做成沾麵,不過價格就要比拉麵的價格多上40元,基本上多的錢就是麵量的部分。

沾麵也十分順口,不過結構上會有種更為古早味的感受,就看您比較喜歡拉麵還是沾麵了。

不過就目前而言,沾麵因為冷麵配清湯緣故,沾湯的蓄熱力相比平常吃得濃湯沾麵來說,湯溫會掉的更快,如果一般吃沾麵是大概剩下四分之一的麵條才會覺得沾汁明顯不熱了,那烹星這碗基本上只吃三分之一就能感受到明顯不熱了,而吃到最後四分之一時,基本上就像在吃日式涼麵一樣冰冷了,對溫度有介意的朋友們,還是建議點拉麵吧。

好還要更好

如果您已經嚐過經典的款式後,倒不妨試試看偶爾會出現的期間限定,更加完整的升級版「干貝拉麵」。

干貝拉麵|あられ中華そば
雖然其實就是在基礎上的拉麵中,額外添加了稍微炒過的干貝,不過在風味上卻是有著顯著的提升,干貝口感外嫩裡彈,相當新鮮,而香氣上,因為干貝經大火炒過,反倒多了一層迷人的炒燻香,整碗麵的完整度更佳。

當然... 價格也從260元提升至350元,就得看您願不願意多花這90元升級囉。

偶爾會有的濃厚拉麵

乾物濃湯拉麵
偶爾才會推出的濃湯版本,相較於清湯的版本風味反而不是那麼的鮮明高雅,通常會以限定的形式推出,並非烹星想呈現的主要口味。

味道上雖然說不像清湯那樣子的風味分明且具層次,不過濃湯的風味反而是圓潤飽滿,且融為一體,比較突出的滋味倒是大多體現在魚介的風味與香氣上。

搭配烹星專屬的平幅極粗麵條,也意外地契合,鮮濃的湯汁就這麼呼嚕嚕的送入嘴中。

而吃到一半時,加入一點點桌面上的辣椒醬與醋,也能讓整碗拉麵的滋味轉變不少,吃濃湯拉麵的話一定要試試。

最後,意猶未盡的話,可以再加一球麵,不過加麵用的麵條與隔壁勝王的麵條是相同的,濃湯配上這麵條,會有種回到勝王的感受,這就是一碗麵,吃出兩間店的秘笈啊。(笑)


炊飯
除了主食與點餐機上的加點配料之外,偶爾還會有偶爾還會有炊飯可以加點,售價為30元,不過不是每次都有。

青椒炒肉絲
目前已絕版的特製青椒炒肉絲,用了三色彩椒、洋蔥與肉絲一起炒的青椒炒肉絲,有趣的是上頭會再多了伊比例豬肉絲,多種口感同時在嘴中嚐起來還算相當有趣的。

一樣是已經絕版的雞肝佃煮,份量很多,也很入味,不過口感過於乾澀,適合慢慢吃著配酒,但配上拉麵倒是還好,要是口感能在鬆軟些的話,會更棒。

整體來說,雖然這篇食記看似就像流水帳一樣輕描淡寫的過去,也沒有過於華麗的詞藻去形容,不過也正如同烹星的這間店調性一樣,一切盡在不言中,當然也知道這篇是寫給還沒有去吃過烹星的你們所閱讀,不過過多的詞彙去形容,或許會造成期待度的偏謬;如果說您還是喜歡偏好大眾口味的豚骨拉麵,或是像一蘭那樣的醬油拉麵風格,那烹星倒是可以先別太期待,可以再去多些不同的拉麵店,把烹星留到最後;而如果您已是對拉麵這玩意有相當遼闊的體悟,那倒不妨試試看這間在台灣風格做法都是絕無僅有的拉麵,推薦給大家。

烹星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59巷67號1樓
錢櫃台北林森店、高家莊米苔目、欣欣秀泰影城、捷運雙連站。
臉書:烹星
營業時間:上午11:30至下午2:00 、傍晚5:00至晚間8:30(不定期營業、營業日請參照官方粉絲頁)


同場加映


留言

  1. 280吃一碗混沌魚乾湯陽春麵... 台灣拉麵 實是令人費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大笑。
      不過說真的台灣不少人喜歡這類的味道是真的,雖然主流感覺似乎仍是濃淡適中的豚骨拉麵。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