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h43kYgN20MCZKSwM1f_hDuqDmMnbmothMHasuSI8LgqJRTOVA9_is5xMQu5uSZaocxyjEgHWMDNvhvYg0qK3DCSeMzTWbhTUGJ5vDZTLbXtuLHUFyvgsiyiOow6wJqGyxTXshmdGsnF65pUe-zN9-O-mlsAdN42Z56gjLZdK2zIHr1D8gH94w5IAXw=s600) |
薄皮嫩雞 |
KFC,肯德基,如果不包含桑德斯上校早期1930年代的加油站餐廳時期,正式名為KFC開始的1952開始,截止今年2022年,就也代表著肯德基開業滿70週年,而作為KFC肯德基的招牌Original Recipe,台灣這稱薄皮嫩雞,中國那稱吮指原味雞,也就理所當然的擁有著70年以上的歷史了。
而台灣現行的主打招牌咔啦脆雞,是美國於1972年上市的Extra Crispy改良版本,仿間有些講法提到這種帶鱗片的Extra Crispy炸雞,是得力於KFC亞洲市場的熱銷才銷回美國本地,但這講法是不對的,日本肯德基雖然是在1970年正式在日本登場,也在短短的三年內開了近100家分店,但早年甚至到如今都是以販售Original Recipe為主,所以不存在這種說法,其他就更不用提,台灣在西門町的首間店是於1985年才正式登場,而中國在北京的第一間更晚,則是到了1987年才登場。
要說的話,或許是現行的Spicy Crispy才是得力於亞洲市場的回銷,但由於魔術師我並不了解咔啦脆雞在台灣的正式上市時間為何,與一開始是不辣的Extra Crispy版本?還是一上市就是辣味版本嗎?這點我無法下個結論。(有了解的朋友也歡迎留言指教)
不過回到正題,有趣的是,作為KFC招牌的Original Recipe在台灣一度停賣,甚至到現在也是處于半死象徵性狀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jzL_4F4505rvuu6yVPpeeQ9FtINFjLYAYJl0jwe5K292eNSUmJp8a6XQ01po7FocAclRENxysz8Y4DQe3NNC_2bAZu-Q61H7yQ4Kcdm0ywOdPOVIKh-CgInzeGpaqDslWdmleHZ84Z9ZlS-bHlNaX0ZYua0rks_Q1lQ7lXbnLgCWMiG0pYsEO99LqI=s600)
在2013年底12月17號大張旗鼓賣起了黃金薄脆雞,也就是現在的上校薄脆雞,隨後一個月的隔年,陸陸續續有部分分店開始無供應薄皮嫩雞,直到2014年5月,全台分店確立了停售了薄皮嫩雞的公告。
然而中國肯德基其實也在2013年底,同期有相同的事件發生,看來猜測是針對華人市場的測試調整,不過相較台灣肯德基這自行市場民調,或是以銷售數據分析就決定停賣,個人認為中國肯德基的作法或許比較來得比較好。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hdyDilTVQJFfRKBl-ts-vcTjBznpSjw4wFwGfi6KYLLI0wcLScgdBcdNdN8HaoB81mg3-ZnZFtP8TFYgsQn_GAjq4Ojw_7k7se9sG5GwKYUNkavOSncexA_w4l_XjO52ht_wSyEQD7BO-YiC168cj70FXe26LO50SAGWgbrUtHHRXuZEzHH19DqjOX=s600)
中國那邊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停售,並且暫時以黃金薄脆雞取代,最後再以各平台的民調與市場銷售來決定是否要以黃金薄脆雞來取代吮指原味鸡(薄皮嫩雞);台灣是讓兩個產品都同時存在的狀況下進行市調,在預期心理上會讓消費者認為黃金薄脆雞是個期間限定的產品,或是以後會與咔啦脆雞與薄皮嫩雞並存的產品,且在無得知薄皮嫩雞會停售的情況下,短期內消費者確實會以較新的產品做為選購,自然會擠壓到定番產品的銷量,此時的市調就會產生了偏差。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gfKka8zFGm1KNgQQOdyjLsYSk92H7KJ73DKA6c0zqAs69G0y5bO4hdn9KVQ-gdnzJYi_AzF8PZb1x2BexmfmlLHCGutPbyr6PvLdWK49Hqk8CkpU7Z_6PrSte_jh7ulcx759ytE7ci_LFc8OF3FD2_nW0TL1UqdpIgAKM-utcZnCus71UsqkNSvjM3=s600)
而中國那則是開門見山的說了黄金薄鸡脆鸡(黃金薄脆雞)的登場目的,且在吮指原味鸡(薄皮嫩雞)停售的當下,大家只有黄金薄鸡脆鸡(黃金薄脆雞)可以選購時,消費者反倒才能更加理性的評出其缺點與喜好,常客反覆消費的回饋也會更加真實。
當然,結果便是大不相同,台灣這邊無預警停售了薄皮嫩雞,中國那的消費者最終回頭選擇了吮指原味鸡(薄皮嫩雞)。
到了2015年10月至11月30號,悄悄的開始在全台極少數部分店家,悄悄的以期間限定的方式登場。
直到最後2016年3月1號,在經過各店的為期兩年的市調,台灣肯德基這邊才決定以店鋪限定的形式讓薄皮嫩雞在全台灣特定的11間店正式回歸,直到如今。(薄皮嫩雞販售店鋪於食記底部)
而當初先行試賣兩個月的店舖,也並非每一間都是現今有賣薄皮嫩雞的店鋪,好比台北市當初的試賣店,台北峨眉餐廳與台北士林餐廳,最後皆無果,而台中文心餐廳與高雄大順二餐廳倒是先前的試賣店。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iL5o7PD6p-dyb5WljZc9fjMHuNdw_-GxT-60nHYeeqiIfnIILzz582n1y72C4tA4D1tjZmWKXJfLV2WMyLLYsoadd8HGSqrljQRVv-1DUviJt9NeUYIIx8d6K7Rf8FcwYpUQRzvVs2kCoDtjgcVsJyCSJJanbbxshFnpBmy8V6GLtPTBpzer5KcM3p=s600) |
オリジナルチキン |
不過魔術師我其實自重新上市後,也沒很常去吃薄皮嫩雞,大概才吃了兩次吧,因為台北只有台大店才有,只有台大找朋友才可能會去吃,反倒是之前在東京住的一年多,因為家附近就一間肯德基,還蠻常去吃,讓我又再度想起且喜歡上這味道,且台灣的薄皮嫩雞其實比オリジナルチキン(薄皮嫩雞)來得更軟,且香料味更重,至於美國的版本我就沒吃過,就不得而知哪邊的更接近美國KFC的Original Recipe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jAWqwpS-LprXV494ZSqlliZuLnlWtp1A1YXL7jfe4bfpE7eKh7U0QMA1bNz6SQ1OvpSSCX9zyyZBN2OTprfjNjXAsdgYhMIs9xloZ9l5AFKra16bBrKZTYMSdtg3MLuXACllIlscJHclxZqU-ZXGWqjYquE2sUATo4Cc4eGHGITe4oU6kXTC7v6LgN=s600) |
薄皮嫩雞 |
今年是肯德基的70週年,同時,本月剛好是薄皮嫩雞重返台灣的六週年,那似乎不寫一篇薄皮嫩雞的開箱,似乎又過不太去,計算了一下路線,從肯德基台北台大餐廳回家,走建國高架橋下南京路閘口到家,google導航算下來只要7分鐘,恩,沒花太多時間,還能接受,實際上最後飛速抵達也只花了6分不到,新鮮度應該是沒下降太多。
單買了一個八塊桶餐,打開還是蠻香的,懷念又熟悉的香氣。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hUrVm-FSgF0sHMB1QaXe46jijJGTOnX8KCNrjjWdfYKPB-raDBmq9PdXO8JwR8VBThdx6UkMSaqVWZbbibWmpfICjwfEmTMP-N0JHO_lf-D3LF1j3u-3PUC90qSNROu6fnHIGyNByNDlp9ArII4BD_vB0S2bBDoCrC4Gg7K0baBj9UlBpcZRs6kb9V=s600) |
薄皮嫩雞 |
由於買的是八快餐,剛好薄皮嫩雞有四個部位,再無告知店家部位的情況下,基本就是各給兩種,分別為棒腿、大腿、雞胸與雞翅。(盤子太小雞翅無在此畫面)
至於,各部位的重量,則僅供參考,炸雞這種玩意正負10克以上或許都是有可能的。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hrkJYU3Y3tjlhe3uoRKlB9-3JIBhRSovq8Sr72315trUfZ--yFps3kuXa34krvLUoR2HCfLEvphVgT-ZErglXmPGAWXRmckXzMCtnD4hbb6ANt_uVbRuvTH3uCoj4VTviabpm08XBnTWTlwP0xyAk-7vsMUYN-9m9hOOOxJN8i_4EYejeUGV4JuAf0=s600)
棒腿濕重約為82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gKnrAcyAR5_C2rsl89IzAf2sPpdG20oZN8BvvsE6e64u7zQlgLJenuCWt-z5aHYlQVDE5QPLl50laXyg1a2xNBW0oHJCwn1T50QeSbxSEC0PxBrk19N7UxYu3jM4-0E3oa7d0B8_Gy8E3Qj9-LQbL4h2xZC6Q-Hr2RpCp6tJxKc_0oytDwOR9GZoHe=s600)
雞胸濕重約為155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hsAd4r6eR3dDVZt4FiD4v4CkiRvHL7f0EfadqS_mvQ0mtyqxDm-uCDtlFlfBLlDf_fVUNk4P_fTVFLvd085JjElR1ppmYxl8RzXwRIzpT9ViScmcfrDu3HlrRYkoYh42k90RWhMvGI3_tPfS6qtoy9S1gG3Mr1J4FvWp2E-OK1sn17B7393lWj8ozV=s600)
大腿濕重約為135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heRSVchMWR5S0gIl_5gfaM2FYGUb4z0xdwpcJETMW_Qs1k62Pdawz9QdW3ntNCSH-EERt5UtSWYtNzX9ZNo9ckXW_j4g8W7Cl71Mcjsij6Su5m0HUoYgCPw6adrjZqcorvlXYb0Mp3jGHZssAxshI0gsIcv8r92lNniY7HYsPfMx19qcEFMFF43KGr=s600)
雞翅則最少,約為77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hhaBx6nuS7FBrLlyNx1QuT0VZUAJBtNByVSsJU7xP3O0TCGKzOF0cqAO60HyLngfZZuSZi0fau6GYaR8ZMBnI5Twbh57jrF95ZxU8H-FHPhwAmxknp2qGmApx5GPN1Plpr137dh_vqGlopi0wUVfkrEbmvrPWbqpz5s6Ie2VEb4JamVjV311PsLCvV=s600) |
薄皮嫩雞 |
表皮軟中帶點微微酥,拿著多少有些皮肉快分離的感覺,上頭佈滿各式香料的碎末,比日版的還明顯,倒是表皮顏色台灣的薄皮嫩雞稍微再深一些,香料也很足夠,也比日版的來得更香。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gNMOwPoFXzkb5v4xKxltLANsVDUqESgPtWLoKHuVHZJ8Oxygvo6PS4BUBLiGW-iwiqO3ofcmsSJYrZ7bMw8CxT9Kb0mP2RnF97uLo89I5Ow4gMCnE-bKYYB7S_JI4l9ohE6CO5fulpo5dEFf7f-f-zSGG76ojKM9alBYoPPbkR8mBqOaCYPuMJHpKh=s600) |
薄皮嫩雞 |
香料味還是蠻足夠的,鹹香美味,調味很足,其中胡椒與奧勒岡葉的風味感受度又是最為明顯,真的是蠻棒的。
▕ 評分、推薦度(三分為基準)
★★★★★☆☆
整體來說,這篇食記或多或少多了幾分情懷在裡頭吧,但時隔多年校正一下感官去吃,不知道是年紀到了,還是味覺喜好度的改變,又說是說賣起鱗片的脆皮炸雞除了肯德基外有著更多更好的選擇,像薄皮嫩雞這樣,軟中帶點點酥,又香料味十足的炸雞,才真的是他的精髓所在也是在台灣的炸雞裡,獨一無二的存在。
也不多說,總之我是蠻喜歡的,也推薦給不知道薄皮嫩雞這玩意的朋友,我問過不少人,蠻多人以為現在的上校薄脆雞就是薄皮嫩雞,又或是不知道薄皮嫩雞還存在的朋友,也希望之後供應薄皮嫩雞的店家能夠再多一些啊...我都幫肯德基你找個70週年或是返場6週年的理由了。(攤手)
肯德基 店限定 薄皮嫩雞
品名:薄皮嫩雞
售價:63元(乙塊)
發售日:2016年3月01日
販售時段:上午10點半後
販售地點:肯德基台北台大餐廳、天母中山餐廳、三重重新二餐廳、新店北新餐廳、蘆洲三民餐廳、台中五權西餐廳、台中文心餐廳、新營中正餐廳、台南中華餐廳、高雄大順二餐廳、高雄自由餐廳。
食用地點:肯德基-台北台大餐廳
營業時間:各分店皆有所不同
同場加映
現在2023/4/12 KFC 還有在賣薄皮嫩雞嗎?
回覆刪除有哦!一樣是固定那幾間在賣!
刪除